静宁:“大棚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甘肃网


(资料图片)

金秋时节,走进静宁县细巷镇的韩川——谭店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塑料大棚里,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旺盛,翠绿的枝叶间挂着一串串红绿交错的辣椒,色泽饱满,菜农们忙着采摘,大棚内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静宁县细巷镇把设施蔬菜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按照“延链补链、扩量提质、区域带动、效益倍增”的发展思路,将蔬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镇镇长梁玺乐说:“近年来,我们抢抓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精准帮扶的政策机遇,投入东西帮扶资金1351.5万元,按照‘建基地、延链条、聚集群’要求,聚焦特色蔬菜、平凉红牛两大支柱产业,整合项目建设用地270亩,高标准打造韩川——谭店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成蔬菜大棚350座,标准化牛棚2座,配套高位蓄水池、灌溉管道、青贮池、沼气池等附属设施,硬化产业道路2.8公里,探索形成了集绿色生态、立体高效、多元发展、种养循环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实现了蔬菜产业从自种自销向规模发展的转变”。

细巷镇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紧盯市场需求,按照种植与养殖并重、规模与效益互促的原则,以“高效、生态、精品”为目标,基地建立分区科学种养,实施A、B、C区174座大棚种植密植芹菜,D、E区176座大棚种植恒椒等优势单品,蔬菜年生产能力达780吨,年产值约390万元。同时,基地推广“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蔬菜大棚内铺设水肥一体管网,推行“粪—沼—肥—菜”的粪肥还田模式,实现种养体系的可循环发展、产业格局的链条式延伸和经济效益的多元化增收,不断推进蔬菜产业提质见效。

“这种粪肥还田模式,将牲畜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可以制成有机肥或直接还田,使用沼肥种植蔬菜,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护了生态环境。”谭店村党支部书记李陇兵说。

“这两年,我一直在蔬菜基地务工,主要任务是锄草、采摘、包装等,既能照顾孩子读书又能赚钱,一天100元,每年能收入12000元左右,比在外面务工好。只要基地有活干,我都不会落下。”正在基地干活的村民张芸霞高兴地说。

近年来,细巷镇依托蔬菜基地,探索建立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经营主体负责管理运营,农户负责劳务输出的新型生产关系,全基地可实现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6个,通过季节性、临时性务工,年均收入4500元以上,并通过4户能人大户辐射带动韩川、谭店等村104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年收入2万元以上,同时促进村集体收益15万元以上,使基地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农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通讯员李懂升图/文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