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土特产”绘就新“丰”景

来源: 中国甘肃网

香麻喷鼻的石马花椒

显龙镇的中药材、鱼池乡的玫瑰、站儿巷的蜂蜜、西坡镇的绿壳鸡蛋、杨店镇的花椒、左家乡的木耳、泰山乡的灵芝、云平镇的板栗、兴化乡的金丝黄菊……两当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孕育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这些看似寻常的小小土特产逐渐成为走出两当、走向全国的“明星产品”,在广袤乡村漾起无穷活力。

近年来,两当不断挖掘“土特产”潜力,深耕农业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一幅幅欣欣向荣、群众富足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两当这片红色热土上铺展开来。


(相关资料图)

念好“土”字诀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杨店镇石马坪村,一排排花椒树笔直坚挺,迎风摇曳,干活的椒农在其中来回穿梭,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春耕图。种植大户明平辉最近正忙着掰椒芽,在忙碌中期待着新一年的好收成。“我们的花椒不愁卖,只用种好管护好就成。”明平辉说。

石马花椒为啥不愁卖?明平辉如数家珍:“县上大力支持我们种花椒,发种苗、送技术,还给我们建了“花椒银行”,山好水好政策好,种出来的花椒品质自然好不愁卖。”

靠山吃山唱山歌,近年来,两当大力发展“双百千万”(全县核桃、花椒总数达到1000万株,人均核桃、花椒挂果树各100株)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中华蜂、食用菌、生态放养鸡、中药材)速效产业,持续推动“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也让很多无数个“明平辉”靠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迎来了干劲十足的生活。

在两当,依托独有的乡土资源,不少“土特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两当在留住土特产“土味”上下足绣花功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推动“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乡愁”“卖文化”转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这边风景独好。

打好“特”字牌

“我去年靠养蜂,增收13万!”站儿巷镇管江村中蜂养殖大户曹志刚自豪地说。

两当境内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高达74%和83.5%,其中蜜源植物144种,花期长,周年花期接连不断,是中蜂繁衍生存的天然绝佳之地,林下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工业化污染,有着得天独厚的中蜂产业发展资源禀赋,与当地悠久的养蜂历史、优良的蜂种资源、先进的养蜂技术一起,共同成就了良好的蜂蜜品质。202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检测,“两当中蜂蜜”中所含的香叶木素的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中蜂蜜3.9倍!

凭借过硬的口感和品质,两当蜂蜜主动向港澳地区及国外市场进军,自2015年首次出口韩国到2021年打开港澳市场,再到2023年以蜂蜜为主要原料的两当蜂蜜皇菊茶顺利出口,“两当蜂蜜”开始从地方味道走向海外餐桌。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中蜂产业强劲发展势头下,目前两当已培育发展蜂产业龙头企业4家、蜂蜜加工企业4家、蜂产业专业合作社35个,创建“狼牙”“蜜相蜂”“秦珍臻”等3个蜂产品知名商标,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入选为“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同时提供就业岗位110多个,带动农户2300余户,人均增收4750元。

延伸产业链

“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两当县紧紧围绕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形成并持续推进“八有”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模式,立足各乡镇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打造了以杨店镇为中心的核桃、花椒产业基地,以站儿巷镇为中心的百里绿色长廊中蜂产业基地,以左家乡为中心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以西坡镇为中心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放养鸡产业基地,以显龙镇、鱼池乡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基地,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了整山系、整流域特色产业“大基地”。同时积极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大文章,通过支持秦南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黄波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民乐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社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近就地就业岗位。

从国家3A级景区鱼池乡乔河村到站儿巷镇中河坝荷花池乡村康养文化旅游基地,再到云屏镇街道村乡野拾光休闲观光产业园,两当将特色产业发展与全域旅游深入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先后建成2个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云屏镇街道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杨店镇灵官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两当县成功入选“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形成了满眼翠绿、遍地鲜花、处处有景致、村村有特色、户户能待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如今的两当乡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全链条、新业态加速发展,“土特产”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融合发展的好“丰”景。

通讯员杨欢 图/文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