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讯:应詹:不爱金银独爱书

来源: 甘肃纪检监察网


【资料图】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人,两晋时期将领、书法家。应氏南宗始祖,以文韬武略平敌安邦、富民兴教、嘉惠一方。

西晋武帝时,应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从小父母双亡,祖母把他抚养长大。十几岁时,祖母又过世了,应詹悲痛至极。守丧期间,他茶饭不思,精神憔悴,拄着拐杖才能起身。亲人离世后,应詹年纪尚小,祖上还留下些产业,他就请族人共同居住,把财产委托给他们打理。应詹和族人和睦相处,轻财重义,感情就像亲人一般。人们感觉应詹非同一般,再加上他勤奋好学,便对他高看一眼。应詹当时就以贤孝之名闻名乡里。

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磨炼,使应詹具备了顽强的性格和豁达的心胸,这为他以后功成名就打下基础。镇南大将军刘弘征召应詹为长史,把军政大事委托给他。刘弘对应詹说:“你器量宽宏,见识深邃,日后必当替代我在荆南的位置。”刘弘在汉南政绩显著,主要是应詹的功劳。应詹凭借过人才智,30岁左右调任南平太守,督办南平、天门和武陵三地军事,已是西晋王朝的地方大员。

恰在这时,应詹治下天门、武陵的少数民族纷纷反叛。蜀中有个叫杜畴的人,也趁机叛乱,率兵攻打应詹治下各郡。面对严峻形势,应詹沉着应对,一方面拜访少数民族首领,和他们订立盟约,稳定民心;另一方面联络握有兵权的好友陶侃,在长沙大败杜畴,稳定了局势。不久,应詹和陶侃在长沙大破另一贼寇杜弢。贼巢中,放眼都是金银财宝,但是应詹没拿一金一银,只把大量文史典籍整理起来。杜弢溃败后,应詹将其他叛乱一一平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只有应詹治下仍能保持基本安定,生灵免遭涂炭。

公元317年,司马睿即皇帝位,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应詹为新生的东晋王朝兴国安邦立下赫赫功绩,表现出超凡的政治才干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应詹平叛有功,累迁封侯,却淡泊名利。皇帝赐食邑一千六百户,绢五千匹,应詹坚辞不受。他赴任前还向皇帝上书,明确提到“今之艰弊,过于往昔”,请皇帝收回圣命。应詹的请求虽没被批准,却足以展示出一名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

社稷初建,国库空虚。为减轻百姓负担,应詹留居永康后,积极组织官兵和百姓垦荒种田,兴修水利,治溪筑塘,修桥铺路,挖井引泉,开发荒蛮之地。这些举措既可治乱安民,减少国家开支,也促进了民族融合,造福了一方百姓。应詹的做法,很受皇帝赏识,颁布诏令在地方和军队实行屯田制,并作为官吏升迁依据之一,推广各地。

在选用人才方面,应詹主张凡用人失察或不当,举荐人应负举荐不当之责,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荐举之弊。

53岁时,应詹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应詹品德高尚,文武兼备,雄才大略,既是谦谦君子,也是赫赫战将、烈烈忠臣。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