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慧交通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报告大厅


(相关资料图)

智慧交通市场不断扩大,各个城市对智慧交通发展呈高度重视。当下,随着智慧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未来3.0,4.0的版本肯定会不断迭代跟新,同时智慧交通的发展定向个性化、精细化、智慧化的趋势发展,而且跨界融合创新也会催生出更多智慧交通领域新的模式和服务内容。以下对2023年智慧交通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2022-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有关能源及基础设施的投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三分之一,由数据发展驱动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分别占总支出的18%和14%。在此参考14%的智能交通占比,初步测算2019年、2020年全球智慧交通行业技术投资规模分别为143亿美元和156亿美元。

智慧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现从三大技术来了解2023年智慧交通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1)城市交通大脑

城市交通大脑就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类人大脑的感知、认知、协调、学习、控制、决策、反馈、创新创造等综合智能,对城市及城市交通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获取、深度分析、综合研判、智能生成对策方案、精准决策、系统应用、循环优化来更好地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治理和服务,破解城市交通的问题并提供系统的综合服务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中枢。

2)高精度定位(GPS、北斗定位)

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 0.5 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国家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级、mm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北斗系统应用于“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2018年,已经有500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

3)无感技术

无感技术是指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简化传统交通流程,使出行者在某些特定环节(如收费、验票等)中实现无干扰通过,提高效率和舒适度。目前,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识别、支付等,分别衍生出了刷脸识别、无感支付等应用。

①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② 无感支付技术。

目前,应用于交通的无感支付技术主要包括3种途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和北斗支付。ETC在高速上已有成熟应用,但其需要用户安装车载单元,流程相对复杂,但现有用户规模较大。截至 2017年,中国已有约 30%车辆安装了 ETC设备。车牌识别技术对识别环境要求高,对天气条件较为敏感,但该技术流程简单,只要注册即可应用服务,对停车场来说只需增设摄像头等即可。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复杂,但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比ETC和车牌识别更强。

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智慧交通市场集中度普遍较低。现下,随着新兴互联网和IT巨头纷纷跨界进入智慧交通行业,将为行业竞争和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预计未来智慧交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标签: 智慧交通行业技术 智慧交通发展 智慧交通行业技术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