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制药行业带动AI大模型开发 政策推动制药仪器产业转型

来源: 中国报告大厅

我国制药效益不明显,2022年制药市场自主研发力度仍不够。当下,随着新药进入新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对新药的持续支持,国内药品的发展正朝着以技术为主导的方向发展,而外国制药企业则利用展会溢出效应,以更加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在中国扩大市场。

制药行业带动AI大模型开发

周期长、成功率低、费用高是全球新药研发面临的三座大山。2022-2027年中国制药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大约是26亿美元,耗时约10年,成功率不到10%。如何打破医药研发领域“十年攻关、十亿美元投入”的“双十定律”,成为生物制药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对于传统的药物研发普遍采用的仿真、化学生物实验等方式,AI成为加速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能够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功率。AI将项目立项推进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时间,从平均4年半缩短至约13.7个月。


(相关资料图)

依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认知学习等能力,AI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场景,广泛运用于靶点药物研发、候选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预测ADMET性质、药物晶型预测、辅助病理生物学研究、发觉药物新适应症等方面。长期以来,药物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偶然性。人工智能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偏见”,很可能成为药物研发的破局关键。

AI+生物制药的不断发展,直接带动AI大模型的开发,对强大算力支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在靶点药物研发阶段,需要通过筛选大型数据库,查找具有所需生物活性的潜在药物,产生的大部分数据都是浮点数据,属于计算密集型、高并发业务,同时有大通信量和低延时要求,在高负载情况下,药物研发系统性能和服务器节点数量、GPU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呈正相关态势。这就需要算力平台具备高主频、大内存、网络带宽高、GPU计算效率高等运行能力。

AI制药以快速和高效为目的,而新药研发的底线是合规和安全。这两者碰撞在一起一定会经历阵痛,这需要整个制药行业共同应对。随着AI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积累完善,以解决临床需求为目的的创新药物会越来越多。AI制药的未来,也会不断随着数据算法的突破,从已经实现的“从0到1”迈向“从1到N”。

政策推动制药仪器产业转型

制药仪器是制药工业的上游,在制药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生物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制药仪器行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关部门对该行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制药仪器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替代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关系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行安全。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化的加剧和消费的升级,制药行业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也要看到,传统制药仪器与医药工业现代化的匹配度还不够高,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制药仪器产业转型升级。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首次指出,全面提高医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稳定可控,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这也被业内视为制药技术仪器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加快的信号。

目前,我国制药设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制药设备龙头企业东富龙市占率为13.65%,其次楚天科技市占率为10.20%,新华医疗市占率为5.40%,迦南科技市占率为5.09%,剩余65.66%的市场份额被其他企业占据。整体来看,我国制药设备行业竞争格局集中程度低,未来仍有一定提升空间。总体上看,工业企业收入持续增长,利润结构优化,工业企业效益回升。仪器仪表制造业也保持企业同样的发展变化趋势。但是,由于研发投入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疫情等外部环境因素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风险。

中国制药行业高负荷增长,制药产业目前形成较大市场。现下,制药行业增强人们的健康,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对计划生育、救灾防疫、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2022年医保为制药行业最大、单一支付方,医保战略购买推动制药产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的发展面向高品质发展、精耕细作、价值导向,寻求结构性机会是关键,创新和国际化将引领第二增长曲线。

标签: 制药行业 制药企业 制药政策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