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团庄:聚力文明实践 助推乡风文明

来源: 中国甘肃网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的“院坝会”


(相关资料图)

盛夏时节,沿江武路顺平洛河而下走进团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清爽整洁的景象,葱绿苍翠的大树旁掩映着一户户人家,宽敞的院坝干净整洁,充满文化气息的墙面别具一格。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辖6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该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特优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精准把握百姓需求,不断拓展资源整合路径,切实将基层阵地用起来、工作力量动起来、各类活动开展起来,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

据了解,2020年11月团庄村就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守牢“质”高点,才能擦亮品牌底色。为了进一步提升乡亲们的文明素养和幸福指数。该村结合村情实际,以“院坝会”的形式,集民意、听建议、谋发展,促进文明之花常开。

“一个院落,一张方桌,几十名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话家常、出点子,既不耽工误活,又很方便。”家住该村二社的老党支书龙恒金说,“‘院坝会’也是我们老一辈‘群众会’的延伸,会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政策宣传了,群众的意见也集中起来了,正确的支持,错误的当场辩清,村上的大事情定下来了,小矛盾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疙瘩’(心结)也解开了……”

关于村里的经济发展,团庄村是“人无闲人、地无闲地”,村“两委”积极带头发展“微菜园”,助农增收。“在保持原有产业增收的前提下,我们将村内空闲地进行整合,种植各类露天蔬菜,并逐渐由‘庭院经济’发展成现如今拥有40多亩规模的生态农庄蔬菜基地。农忙时节,在绿意融融的生态农庄示范田里,还会经常看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帮忙刨挖、采摘、分装、搬运。”该村党支部书记龙义平说。

该村在发展产业中也积极做好关爱帮扶,让特殊困难群体不掉队。

据龙义平介绍,该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付给务工群众的劳务费至少2万元,每户的“微菜园”收入和农务工资每年大约都在2000元左右,这样不仅鼓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还在群众增收的同时丰富了“菜篮子”。

康县平洛镇团庄村的孩子们周末时间在村里的“积分书屋”读书学习

“我在患病后干不了重活,村干部、志愿者们都对我非十分体贴,他们不仅根据政策把我纳入了低保,还经常关心我的生活状况。”今年50岁的龙康建是该村一社人,他腼腆的说,“我有空了也去‘菜园子’(生态农庄蔬菜基地)摘菜,每天还能挣80元。”

在平洛团庄村,每周星期五、星期六的晚上,“龙”广场的“积分书屋”内,总有“志愿红”给一群小朋友们辅导作业、讲故事。

为了解决孩子们周末回家放不下手机的难题,该村村“两委”集思广益,综合运用农家书屋重新布置后,创建了“积分书屋”,孩子们用“阅读积分”可以兑换铅笔、旋笔刀等学习用品及篮球、足球等体育用品。

说起“积分书屋”,家住广场边上的龙大姐竖起了大拇指,她说,“自从村上有了‘积分书屋’,我们就省心多了。孩子们不仅不玩手机了,而且解决了课后作业无人辅导的大难题。”

“团庄村‘积分书屋’的‘积分兑换’机制,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学习好习惯,还带动农家书屋‘活了起来’,真正成了乡风文明的‘充电站’。”康县平洛镇副镇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分管领导李明芳说,“下一步,我们还要用好村里的‘法治广场’大平台,建立了社会综合治理联动工作站,建立健全‘家洁院净’村评比‘红黑榜’制度,积极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擦亮团庄村‘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

通讯员焦杨红杨艳芳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