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液晶市场持续回升 全球液晶产业向国内转移

来源: 中国报告大厅

液晶市场步入成熟阶段,2022年液晶价格更具优势。目前液晶已成为我国国内主流产品,且随着液晶电视向大尺寸、高清晰度、超薄、智能化等方向的发展,加快了消费升级的进程,也增加了液晶原材料的市场需求。

2022年液晶市场持续回升

2022年8月份,国内液晶面板厂平均稼动率为68.9%,较7月份下滑4.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低点。这也打破了此前业内对面板市场三季度触底回暖的预期。另外,面板厂商为了控制、降低库存水平,扩大了减产幅度,显示器面板出货量降幅进一步扩大。2022年8月份显示器面板出货10.7百万台,同比下滑25.9%,环比下滑7.8%,再次刷新了2022年出货的最低记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板厂商大力控制产能,同时需求回升,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市场景气度持续回升。考虑到明年有新产能释放,供需局面能否彻底扭转还有待观察。在液晶电视面板大尺寸化背景下,大尺寸面板价格变动对面板厂商的财报表现影响增大。大尺寸面板采购需求以国际品牌为主,四季度以来其采购有所恢复。另外,相较于中小尺寸面板,大尺寸产品库存包袱较重,当前涨价动能不足。

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涨价还需要一定时间。中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市场也有隐忧。明年上半年其实就有一定风险,关键要看面板厂商的策略,能否像2022年四季度一样对产能进行控制。减产对面板厂商而言是一个艰难决策,对营收、成本都有很大影响。如果面板厂商在需求恢复的预期下快速释放产能,2023年上半年的供需形势可能不会很乐观。短期是否增产,面板厂商普遍谨慎。友达光电预期还需一段时间调整才能回到比较正常的供需局面,公司会持续严控库存,审慎管理成本支出。目前面板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四季度面板企业提升稼动率的意愿不高。

全球液晶产业向国内转移

近年来,全球液晶产业中心呈现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明显趋势,中国液晶产业发展迅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为代表的面板企业迅速崛起,日韩面板产能逐步退出。

营收方面,2013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营收占全球的比例为10%左右,2020年中国大陆液晶主流面板厂商营收占全球的比例已超过40%。产能方面,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大陆液晶产能占全球的比例为42%,2020年第一季度该比例提升至52%,预计2022年第四季度该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70%。

在全球液晶显示面板产业中心向中国大陆明显转移的大趋势下,国内面板厂商积极扩大产能以承接更多市场业务订单,上游显示材料将受益于面板厂商的扩厂而持续扩容,背光源等配套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明显抬升。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凸显集中化和头部效应。

一方面,集中化的提高是通过产业链传导而上的。由于平板显示的下游厂商市场份额相对集中,这些客户通常为国内外知名终端设备制造商如小米、OPPO、vivo、三星等。与这类客户形成合作关系一般需经过产品认证及供应商认证两个复杂过程,涉及到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认证周期较长。

上述客户在现有供应体系运作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轻易增加或改变其供应商的结构。全球市场中除前五大手机生产商以外的其他厂商的份额已经连续三年下降,份额向头部厂商尤其是国产厂商集中,并且,终端厂商的持续集中会通过稳定的供应结构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另一方面,由于单一批次的终端产品需要在质量和规格上保持一致,因而面板厂商在获取订单的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即产品质量高、供货速度快的头部厂商将一次性获取规模数额较大的订单。

玻璃薄化能带来更佳的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体验、外形设计等要求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型时尚、轻便可携"的超薄设计需求愈发强烈,终端产品朝着重量轻、厚度薄、高屏占比等趋势发展,屏幕亦越来越轻薄。

玻璃薄化有助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薄化后的显示面板重量、厚度明显减少,显示质量大幅提升,能提供更清晰明亮的画质。与直接使用薄玻璃相比,采用生产后的面板再进行减薄的方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面板贴合良品率。随着消费者对显示面板产品"轻薄化"要求日益提高,显示面板厂商采用成本优势更明显的薄化工序有助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玻璃薄化等工序的需求将进一步被激发。

全球液晶成本市场发展广阔,2022年我国液晶企业技术较弱。当前,随着韩国企业的退出,中国大陆将引领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发展,技术发展也会逐步进入无人区。未来我国液晶显示模组的市场规模也随液晶显示模组产量的增加而进一步扩大。

标签: 液晶市场 液晶产业 液晶价格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