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业绩“崩塌” 投研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来源: 中国网财经

截至12月6日,格林伯锐灵活配置A/C两类份额今年以来净值跌幅均超21%,这一成绩在权益类基金全面普涨的大环境中让人大跌眼镜。此外,格林基金旗下另一只混合型基金格林伯元灵魂配置A/C成立以来同样负收益,今年净值涨幅不足3%,同样大幅落后于同类平均水平和业绩比较基准,中小基金公司投研缺失问题凸显无疑。

格林伯锐灵活配置年内业绩垫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今年以来混合型基金整体平均涨幅27.49%,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涨幅更是高达40.93%,其中广发基金旗下两只混合型基金年内涨幅已经在100%以上,年内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异常亮眼。

在今年权益类基金普遍大规模盈利的大背景下,格林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业绩崩塌让人侧目。

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格林伯锐灵活配置A、格林伯锐灵活配置C两类份额今年以来净值分别下跌21.73%、21.84%,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36个百分点之多,在偏股混合型中排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两类基金近一个月、近三个月、近半年净值均为下跌状态,自2018年11月16日成立以来累计跌幅分别为21.86%、21.98%,年化收益分别为-20.85%、-20.97%。

不仅格林伯锐灵活配置,格林基金旗下其他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同样不佳。数据显示,成立于2018年2月份的格林伯元灵活配置A和格林伯元灵活配置A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仅2.24%、2.08%,落后于业绩比较基准12个百分点之多。两类份额成立以来净值跌幅均在3%以上,年化回报同样为负,大幅落后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格林基金旗下另一只混合型基金格林创新成长混合成立于今年9月2日,格林创新成长混合A、和格林创新成长混合C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涨幅分别为0.25%、0.04%,两只基金近三个月业绩在同类基金中同样排名靠后。

机构资金撤出影响基金运作 投研能力不足问题凸显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格林伯锐灵活配置A、格林伯锐灵活配置C两类份额去年11月份成立之初份额分别为0.18亿份、3.37亿份,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份额分别仅余0.01亿份、0.01亿份,两类份额几乎被赎回殆尽,二季度末份额分别为0.003亿份、0.007亿份,三季度末份额分别为0.005亿份、0.43亿份。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该基金成立公告中并未披露机构资金占比,但不排除机构资金大规模赎回造成该基金份额大降,而一季度机构资金撤出,势必影响基金运作。而据格林伯锐灵活配置季报显示,该基金今年前三季度股票仓位分别为49.87%、0%、28.38%,远低于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60%左右的仓位。

根据格林伯锐灵活配置C净值图,该基金6月1日至7月底净值非常平滑,其股票仓位大概率为零。而该基金自7月26日左右开始出现变动,据三季报显示,该类份额份额也增加至0.43亿份,其中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达100%。但三季度后该基金加仓却并未带来收益,相反其净值却一路下跌,两类基金三季度净值跌幅均超7%,四季度后下跌趋势依然未变。

据格林伯锐灵活配置基金三季报显示,截至12月6日,其三季度前十大持仓中有有8只近三个月下跌,其中7只近三个月跌幅超30%,直接造成格林伯锐灵活配置净值持续下跌。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尤其是下半年的行情是围绕着包括消费、医药、高端制造、电子科技等板块的核心资产展开的,且相关行业个股确定性非常突出,今年围绕核心资产布局的基金业绩普遍不会差。如果说今年前两个季度该基金因为规模变动造成了业绩低迷,那么三季度后该基金净值持续低迷原因只能是这家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不足。

次新基金公司生存环境依然艰难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格林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是河南省安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高永红。

格林基金成立已三年有余,而截至目前,总管理规模仅16.65亿元,其中偏股型基金规模仅3只,规模合计4.76亿元,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规模仅1.59亿元,其中包括今年9月份才成立的格林创新成长混合。格林基金旗下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普遍落后于同类平均和业绩比较基准,份额持续缩水或已不可避免。

不仅于此,格林基金还出现过募集失败案例。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12日,格林基金宣告旗下格林伯盛混合基金募集失败。格林伯盛混合基金募集期从2018年9月18日开始,到2018年12月11日结束,但截止日后,却没有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发布,反而是又一个月后,格林基金宣布因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备案条件,该基金发行失败。

有业内人士表示,没有过往业绩支撑的中小基金公司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中很难获得银行渠道支持,且大型银行在产品发行过程中也会严选过往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而对于业绩平平甚至垫底的格林基金来说,无优秀基金和优秀投研团队或许正是该基金募集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对薄弱的投研实力不仅是格林基金一家公司的缺陷,绝大多数次新中小及基金公司和新成立基金公司都面临着投研实力薄弱的考验。而一家公司的口碑和市场认可度却需要明星基金经理、一只或几只明星产品作为依托,但这恰恰是此类基金公司所欠缺的。而没有相对强大的投研实力和基金业绩支撑,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行业内的生存环境之艰难可想而知。(记者 张明江)

标签: 格林基金

精彩放送

热文